我校召开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会议

时间:2018-01-17浏览:1062

 

2018年112日下午,我校在四牌楼校区榴园宾馆新华厅召开了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会。东南大学副校长周佑勇教授专程从北京赶回学校参加会议并作动员讲话。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调研员周丽博士应邀作专题报告。各文科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部级项目负责人、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负责人及部分研究生,相关理工科院系、机关部处和直属单位的领导和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副处长甘锋教授主持。

周佑勇副校长在申报动员中指出,我校国家社科基金近几年来不断创新纪录,展示了我校社科科研实力和良好发展势头,但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纵向看,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学校“双一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还不匹配;横向比,与国内、省内兄弟院校也存在不小差距。周佑勇副校长强调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最高级别、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项目,各学院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动员,抓组织,抓措施,抓成效。各学院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围绕课题遴选、论证设计、团队组建以及后期信息跟踪等环节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周佑勇副校长在发言中还介绍了教育部最新工作动态,特别指出,一流学科必须有一流科研作支撑,教育部正大力推行科教融合工程,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试行,将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培养直接挂钩,科教融合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研究员周丽博士做了“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导引”的专题报告。我省社科发展强劲,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2017年跃居全国第一,科研经费首次突破亿元,作为文化大省的学者,要有充分的学术自信,为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周丽博士在申报导引中强调,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要围绕“十九大”,突出历史方位感,把握新变化,体现新命题。申报中要特别重视“学术创新”“结合学术前沿、重大需求和本人研究来明确课题”“设计科学规范的论证”“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建构结构合理的团队”等关键指标。指出项目申报中技术处理只是辅助工具,但细节决定成败;而学术积累、学术思想才是内在决定因素,广大学者要“以天下为课题”,而不是“以课题为天下”。

社科处处长陈志斌教授对我校近年来国家科基金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充分肯定了我校社科项目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尤其是青年项目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体现出来的发展优势,同时指出我校国家社科基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项目类型不全面,国家社科基金八大种类中,我们主要集中在年度项目,学术外译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等其他类型的项目亟需突破;二是学院发展不平衡,有的学院还没有充分挖掘申报资源,申报率和立项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学科分布不均衡,有的学科申报过于集中,造成内部竞争,而有的学科又无人申报。陈处长对今年的申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突出国家社科申报的特点,要有大格局、大方向,围绕“十九大”,突出新时代、新思路、新问题、新思想、新理念;二是组织好文、理、工、医学科交叉合作,充分利用东大工科优势推动社科发展,突出科研创新;三是做好组织服务工作。社科处和各学院要召开相关研讨会,组织多轮评审,切实提高申报质量,同时加大扶持和激励,促进科研良性循环。

经管学院杨帆博士、法学院顾大松博士、人文学院季玉群博士向与会人员分享了2017年申报国家社科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建筑学院王兴平教授作为通讯评审专家,对大家如何写好申报材料做了细心指导,还从学科交叉角度,结合自己承担多项交叉学科研究项目的经历,鼓励大家沉下心来,坚持科研,“你不断前行,成功终将向你迎面而来”。

最后,文科学院领导谈本单位申报工作安排。各文科学院已提前启动国家社科申报组织工作,拟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初步统计了申报人员和选题。社科处宣布了申报指标分配数额,印发了相关申报文件和标书模板。申报工作会务实有序,取得了良好效果。(段梅娟20181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