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哲学研究》杂志编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罗传芳教授应东南大学社科处社科处处长陈志斌教授的邀请,在人文学院五楼学术会议室为东大师生带来一场“道德的古今之变及其如何可能”的主题讲座。讲座围绕“道德的古今之变”展开,罗教授认为道德发生于人类合作共生的本性对人类作为动物的排他性和攻击性的压制,公共性、交互性与群体的责任是道德产生的根源,道德本质上是自律,是人的自我立法,是调节人与社会的软约束力,是否有道德成为了一个社会是否良善的标准,与法律刚性的外在约束力不同,道德需要人的自觉。其次,罗教授重点比较了道德与伦理的联系和区别,道德是基于自由意志的理性判断,伦理则建立在对他人意志和群体意志的服从上,道德是美德、良愿,伦理是正当、合宜,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罗教授从古今变迁、中西比较的大历史视野分析了道德随着时代精神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尤其是对中西方道德的具体变迁历史条分缕析,进行了广大而精微地阐述,她强调中西道德发展的分水岭形成于工业时代,西方基于市场经济发展形成了权利观念、契约观念,现代道德体系得以完善,中国由于工业转型举步维艰,在同时期反倒传统封建的道德进一步强化,成为了钳制人自由的外在约束。推动当代中国道德的转型,促成道德现代观念的确立成为我们应当承担的学术使命。
作为哲学学科最高期刊的资深编审,罗教授在讲座最后细心讲解了《哲学研究》的用稿原则,并就好的哲学论文写作提供了建议。她尤其强调论文要具有问题意识、注重论证的逻辑,引用要规范,语言要简洁准确等,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罗传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先后两次(2004、2015年)赴德国进行访学考察。主要致力于中国哲学、东方哲学的编辑和研究,一直关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问题以及儒道思想的现代转型。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20世纪聚焦》、《马克思传》(第二作者)等,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