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名师讲坛第五十四讲、第五十五讲

发布时间:2019-10-15   作者:

名师讲坛第五十四讲

题目:论郭士奇的《阿Q画传》


主讲人:杨剑龙教授


主持人:沈亚丹教授


间:2019年10月18日(周五)  下午3点


点:艺术学院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杨剑龙(1952.6-),上海市人,博士、博导、二级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大学访问教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策划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著有《旷野的呼声: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著作二十余部,主编或合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转载。出版长篇小说《金牛河》、诗集《瞻雨书怀》、散文集《岁月与真情》,并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多篇。承担国家哲社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哲社基金课题“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等多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上海市模范教师等。


讲座内容:

郭士奇先生的阿Q画传》长期被人们忽略甚至忘却了。郭士奇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美术家、教育家奇的《阿Q画传》简化了阿Q偷萝卜倒卖赃物抓捕阿Q上堂审讯的情节,却突出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郭奇绘的阿Q,三角眼、大鼻子、厚嘴唇、大板牙,短衣帮的打扮有几分卑怯,满脸的横肉带几许流气。在改编思路、图像构图等方面,参照了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丰子恺常常取远景,郭士奇常常用近景丰子恺神似,郭士奇重形似《阿Q画传》与丰子恺丁聪的等绘画改编作品,共同构成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图文互释的重要一章。




名师讲坛第五十五讲

时间10月18日14:00



地点:九龙湖艺术学院会议室



主讲题目:艺术导体-当代艺术中的禅境



主讲人简介


詹献坤(阿卜极Abugy )1965年生人现任高雄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专任副教授)迄今,高雄师范大学116艺术中心主任。曾任上云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现任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委员,各县市美展评审委员。 个展19次、联展近百次,出版画册与论述:「两面圆镜-互摄相融为倒影」、「飘浮的零」、「一直都在」、「「一剎之寂」」、「墨见白」、八集。获奖:第一届萧勤创作奖、第三届廖继春油画创作奖、高雄奖、文建会创作奖助、高雄市立美术馆创作论坛得主、高雄市文艺奖。作品获-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历史博物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艺术基金会、画廊等私人收藏。

阿卜极多年来的创作内涵,是透过东方人文精神的质素,具体呈现个人内在心灵场域的感悟,擅用「线性即笔性、笔性即心性、心性即道性」之图像转译,灵动的笔触悠游于精神意象与抽象书写表现之间,去芜存菁的自我淬炼,转化为简练纯度的作品,直探贯穿于你我生命内在深处的意识灵光。作品画面简炼到只剩寥寥几笔!简单不是单调,是简而入微的纯度所能含藏无限,单纯且更趋向纯粹性,这是来自平时生活所练就的观看方式与深度。


讲座内容:

讲座内容以「中道精神」无相含融的亚太文化圈为核心,在西方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之际,去中心化的思维的时下,是西方文明借镜或是再汲取新血液时刻,更成为生命动静里的中流柢柱。此时时刻印度、中国经济与文明另一次的崛起有目共睹,因此以亚太文化圈为立基放眼全球文化新机的未来性,是同时也可以见到亚太文化圈(中国文化主体)的当代性,可从三层面着心力, 1. 技术的涵量。 2. 史观理念的明亮。 3. 生命深度的证量,才能建构出划时代的新语汇与新文化高度。全球化通道的敞开与在地差异的保持与尊重,所引发下一波艺术文化高度,「艺术精神性脉络」是文化焦点,更重要是成为高瞻远瞩的文化理想所在之一。从当今艺术史观方面的观察与未来性,艺术生态涵构于国际政经局势与美学思潮脉动的一环,密不可分,从艺术潮流脉动的本质,当代与前卫非独立于古典与传统之外,它流有悠关文化命脉的血缘,能见到不被见到的未来性,在沙里掏金,—直视技术涵量,见证「极古典即当代」的未来艺术真金。

当代艺术不只是视觉精湛技术,而是思想实践的体现。以中道美学-艺术命题提出教学方法论,引领年轻学子在创作上,主轴着力于内在心识的观察与社会探究之间,浓缩出一个所谓的道性和精神性的一种艺术语言,这样的艺术创作语言和史观的观看以艺术图谱的概念是目前在研究的范畴,期待未来将此在艺术实践跟理念,建构出艺术道性的全方位的艺术创作图谱的概念,规划华夏故有文脉的「艺术精神性脉络」实践。期待能更多慧眼独具的人仁志士共同看待与开创实践的行列,共愿来日将近。